自《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》实施以来,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3次积分交易,累计交易金额43亿元,乘用车行业平均油耗连续四年年均降幅4.7%,作为新能源产销第一大国,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正迎来黄金时代。
与私家车市场相比,出租、网约等出行市场对于新能源的布局更加迅速,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)》来看,到2035年,我国公共领域用车将全面实现电动化,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。多地陆续发布网约车新规,明确新接入车辆须为纳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》的新能源汽车,并结合地方运营实际对续航里程提出要求,普遍高于250km。
国家及地方的续航要求是准入门槛,在实际运营中什么样的续航里程是最合适的呢?从目前出租量领跑的车型以及主流厂商新推出的车型来看,续航里程基本在400上下。
为什么无论是新上市车型还是已经投入运营的车型,续航里程都更集中在400km呢?
对于网约车平台和主机厂来说,网约车通常是单班制,区别于双班制的出租车,单日平均运营里程在300km上下,考虑到实际使用环境和驾驶习惯并非是理想状态,折合成NEDC续航里程400km、一天一充是比较合理的,再增加车辆的续航,就要增加电池数量,车重、能耗随之增加,反而限制了续航,还提升了成本,边际效应明显。考虑到这些因素,主机厂与平台深度合作开发的车型,比如说奔腾NAT和比亚迪D1,续航里程分别为419km、418km。
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,更长的续航里程虽然可以减少补电次数,但是要承担更高的购车或租车成本。以出租量较高的腾势2018款500时尚版为例,续航里程451km,小桔平台每月租金及服务费4800元起(深圳地区),同样的租期、车龄,续航400km的车型普遍在4200元左右,存在超过500元的差价,比司机工作一整日的流水还要多。
如何在不增加司机负担的同时,为司机提供更好的运营体验呢?提升充电效率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路线,比如说350千瓦的高压技术路线、4C的动力电池,通过快充减少对运营时间的占用,司机可以在单量低谷期前往公共充电桩,并利用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快充时间用餐或者休息。
对于补电时间更加敏感的司机,出身“国家队”的一汽奔腾NAT提出了另一个解决路线——换电。支持3分钟快换的奔腾NAT车型无疑大大减轻网约车司机的里程焦虑,即换即走,不占用运营时间,也无需支付停车费用;此外,运营车辆的热力区相对集中固定,便于提前规划换电站布局,合理数量、合理位置的换电站将为司机带来更安心便捷的换电服务。据了解,换电模式的奔腾NAT已经得到了辽源市政府认可,正在当地开展示范运行。从今年下半年开始,随着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,相信会在更多的城市看见奔腾NAT的身影。
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,除了解决了补电焦虑,换电还有其他价值:按照当前主流的车电分离模式来看,电池由资产公司持有,用户需要使用时向资产公司租赁即可,降低了车辆初始购买或租赁成本,避免了由用户承担电池的贬值风险,此外,在换电站中,电池可以做到恒温恒湿、集中充电,更好控制健康度、一致性、安全性,用户可以享受到状态良好的电池。
换电与充电并非是对立的,当前来看,二者属于协同关系,不同用户、不同场景会有不同选择,可充、可换、可升级,相比单一模式更符合运营逻辑。正如奔腾NAT仍然保留了快充模式,来满足网约车司机丰富多样的使用场景。这符合奔腾NAT“定制绿电国的”的产品定位、打造“国民的士”的愿景使命。
在出行市场,补能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运营效率,从而影响平台、司机流水,可以说是制胜关键。一个有担当、负责任的主机厂,需要在车辆研发阶段全面考虑运营场景,把握司机痛点,给出最优的解决方案,打造有口皆碑的“挣钱利器”,持续改善司机的生存状态,为出行市场赋予蓬勃的生机。